
Hi,Lady McDonald,我們又在空中相會了。最近買了一張尼爾年輕(Neil Young)1972年的專輯Harvest。極熟悉的歌聲和口琴聲,學生時代借別人的CD拷成錄音帶,也不知聽過幾回了。此刻,我不斷重複聽著Heart of Gold,這該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一首歌吧。
約莫九年前第一次在朋友家聽到尼爾楊,就被他那衰衰的嗓音擄獲了。搖滾樂壇本來就充斥一堆有夠衰但迷人的傢伙,然而尼爾楊的衰味很不同呢,不像湯姆等待(Tom Waits)那種彷彿酒精中毒譫妄狀態的嘶吼,不同於出版過八本詩集和兩部小說的雷歐納柯恩(Leonard Cohen)的詩人氣質,也不似路瑞德(Lou Reed)碩大而噬人的虛無呢喃,當然也不會像爵士樂手查特貝克(Chat Baker)那般優雅的輕鬱,就只是非常純粹而徹底的衰,讓妳覺得世間所有不幸可能通通在他身上發生過,而他既不咆哮也不自殘,只是在沒有星光與希望的惡夜裡,繼續獨自吹著蒼涼的口琴......
這一吹,光陰似箭,當年的嬰孩現在已經三十而立了。妳不是說過喜歡聽我講搖滾樂的故事嗎?1966年正值花朵力量(Flower Power)盛行的嬉皮時期,尼爾楊是野牛春田樂團(Buffalo Springfield)的靈魂人物,開創了西海岸風格、加州民謠搖滾的風潮。69年起他開始有個人專輯問世。70年與其他三人組成Crosby,Stills,Nash&Young,專輯Deja Vu非常精彩地捕捉住瀰漫六O年代末期的侷促不安和反省氛圍。從此以後,尼爾楊選擇走自己的路。93年他上MTV Unplugged表演時,猛然一驚,尼爾不再年輕了。同年,在導演強納森德米(Jonathan Demme)的愛滋病電影「費城」片尾,伴隨著一張張主角Tom Hanks的居家照片,鋼琴聲中尼爾楊悠悠地追憶,唱著:「充滿兄弟愛的城市,我稱之為家的地方啊,不要背對著我,我不想孤獨......有人正對我說話,叫我的名字,告訴我吧,我不該被責怪,也不必為愛感到羞恥......」
那仍是尼爾楊的歌聲呢,尖細的高音如同適應不良的早熟孩子,因失落與渴求而刺痛著,同時歌詞具備告解的直接與簡潔的傷感。只是老去而已。 Lady McDonald,現在請妳準備好輓歌的心情,用力聆聽他69年的作品(選自專輯Deja Vu),Helpless......
藍藍的窗戶 在星星之後 / 黃色的月亮正昇起 / 好大的鳥兒飛越天際 /
將陰影投向我們的雙眼 / 竟只留給我們 / 無助 無助 無助啊
寶貝 現在妳聽得到我的聲音嗎 / 鍊子已上鎖 束縛了我的門 /
寶貝 請設法與我一同唱吧......
(1997-2-24作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